艺术评论
首页 > 艺术评论 > 浏览文章

“艺术态度”的三个阐释维度

(编辑:admin 日期:2020年07月13日 浏览: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iadYRKibwibznGYoXv42e8yIuHeo8KWCrdKxsAfg2BWiaCiafr6KwafV3kWY4oewelRbfosicomeNjjg5WdtzRHnibO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精神境界的不同归根于文化修养的差异 ——张 驰

 

此文刊登于全国政协《画界》杂志2020年5月第三期

责任编辑 / 杨文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8ull9icWr03Lh4HeaCvEK5icEiaGIIqrvCfh4D91tFVia4k9CVR0TsQAd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苗再新  / 帕米尔金秋 / 400cmx200cm

 

 

 

“艺术态度”是我多年来策划艺术展览的一个主要理念和核心主题。对参展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典型选取标准,对展览现场的视觉呈现形式,对受众的心理接受和审美理解的完成程度,都传达出了“艺术态度”这一理念和主题所承载的视觉层面和情感层面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纵观我多年的策展生涯,我认为,我的艺术态度有三个思想来源,也即三个理论表现维度,其一是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自觉认知和自觉探寻态度,其二是对个人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教育的自觉建构态度,其三是对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中艺术真实的自觉追求和自觉阐释的态度。

所以,我策划的展览,前言往往只有一句话,“没有态度,谈何高度”,但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我的艺术态度——文化身份、审美理想和艺术真实三者的自觉态度共同形成的高度,就是我所要通过展览达到的艺术的高度。

 

 

一、文化身份的自觉认知态度

 

费孝通先生首提文化自觉的概念,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里所强调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标识,也就是费孝通文化自觉中自知之明的具体价值指向。

 

而自知之明的实现,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其一是明确文化的主体性概念,其二是明确文化自觉的实际走向。

 

费老认为,“文化自觉就是文化上的自觉与更新”,就是“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这种对文化的“自觉”与“更新”,就是对文化的主体性提出的最明确的阐释,对文化转型的自觉与更新,对选择新环境、新时代文化的自觉与更新,这是作为文化自觉中的文化主体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自主的认知、自主的辨析,自觉的选择、自觉的更新,由此建构起文化自觉对文化主体性的要求。

 

而文化自觉的实际走向,也有赖于文化主体的自觉选择、引导和更新。这种选择、引导、更新实际是向前看和向后看同步进行的,对历史和传统有选择性的追溯与继承,对未来有规划性的发展,对不同文化有辨别性的吸收,对新价值的重估和对旧价值的再认识和再发掘,都是文化自觉所应体现出的方向,由此建构出一种对自身文化存在的捍卫、保护与传承的努力,对新文化的辨析、认知与完善的选择。

 

      因此,在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概念提出的另一个对文化自觉的注释版本的表述之中,他专门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这其实是指明了文化主体在文化自觉过程中应该有的方向,这是一种基于文化共享、文化追溯和文化选择的文化主体价值的实现,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VTdMI10zFrHvgLRADiaKEibxQauctzUY9Yl2o2oZC5lRX4iahqibDoJHU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范扬 / 飞天之三  / 37.5cmx37.5cm 

 

自知之明和自觉认知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自知之明只有建立在自觉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自觉的文化身份认同,而自觉认知只有建立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理性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文化自觉和文化主体之间存在的深层关系。因此,这是作为策展人进行艺术活动的策划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思想来源和理论支撑。

 

策展人,在宏观概念上符合费孝通所提出的社会行动者的身份特征,即在文化自觉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文化身份的自觉认知行为。社会心理学家也清晰地告知了我们,社会行动者是文化自觉的最重要动力。他能够通过自觉的组织动机,建立多重文化叠合的价值认同,并把这种文化认同看成工具包及人际交往资源,在自身的社会行动中加以利用;他更能通过文化动态建构的过程,建立自身和他者自觉的多元文化心智。

 

因此,在具体的活动策划过程中,我对参展艺术家和参展艺术作品的选取,都是建立在社会行动者对民族文化的自觉认知和理性自信这一基础上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gwYTzosibY17GRt2UTbMOmdUicmmFtJjpkLBAzSJkQzLYxa1n0X6l6z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林容生 / 夯沙写生之十三 /  42cmx53cm

 

      “艺术态度——中国画名家人物作品邀请展”中参展的画家张鸿飞、孙志钧、苗再新、范扬、马海方、徐里、张望、徐展、孙震生。“艺术态度——中国画名家山水作品邀请展”中参展的画家范扬、张志民、白云乡、林容生、李呈修、李翔、卢禹舜、魏云飞。“艺术态度——中国画名家花鸟作品邀请展”中参展的画家郭石夫、龚文桢、姚大伍、贾广健、周午生。这些艺术家有一个共同点,即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认知态度,这种自觉认知态度体现在对艺术传统的自觉传承和艺术理念的自觉创新中,来源于传统而不囿于传统,自觉主动的辨识各种艺术理念而又能取其所长,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面貌和艺术价值。

 

      2015年在北京马奈草地举办的“艺术•态度——中国人物画作品邀请展”中,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许向群对该展览做出了总体的评价,他从水墨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两方面指出了当今水墨人物画存在的意义在文化自觉的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水墨人物画从20世纪初期引进西方写生造型体系开始,就承担起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在图像层面上的宣传和导向作用,水墨人物画无疑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最有表现力的绘画形态,也无疑是参与历史进程、记录历史形态、表现历史发展、表达历史观念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态。而水墨人物画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但要继续承担起表现时代进步、表现历史进程的作用,还要进行本体语言和价值的探索与创新,如何联系传统写意人物画对人物以线造型所建构起的传统造型观和现代以解剖、透视为主的西方造型观的关系,如何联系传承传统写意人物画所具有的写意精神价值取向与现代写实造型观所代表的精微细致价值取向的关系,都是其后水墨人物画发展中所要思考的问题。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icQVqPH6lS5p15W4XcLcZVPCaHUfEKnibewP40hTibB5KSWawRczMArr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白云乡 /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136cmx68cm

 

所以,作为文化主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价值,而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关注问题,就是他们作为文化主体推动文化自觉所要承担的任务。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作为社会行动者的策展人,要形成自我对文化的自觉认知态度,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有赖于策展人丰富的文化知识积淀和敏锐的文化知识探索。而策展人的策展行为,就是不断赋予这种艺术交流和艺术对话以意义的过程——赋予一个画展以意义,赋予一个艺术家群体以意义,赋予一批艺术作品以意义,由此达到个人和群体文化自觉的更多可能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0P9fuzI5DMPGhcTmEdDeeoeXUhtnibIUXDZeIY3MoZqTu9yNcqMGPz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李晓柱 / 爱情织造系列 / 68cmx45cm

 

 

 

二、审美理想的自觉建构态度

   

审美感知与审美教育是艺术作品所承载的主要特质之一。对个人而言,审美感知和审美传达是艺术家借由艺术作品所要形成的审美理想建构;对社会而言,审美教育亦主要通过艺术作品的直观表达来进行审美理想的自觉建构。而策展人,就是这样一个连接艺术作品与艺术家,连接艺术作品与社会的审美传递者的角色,审美理想如何理性而自觉的建构,审美表达如何自觉的发挥,审美教育如何自觉的展开,策展人在其间发挥的作品至关重要。

 

所以,审美理想的自觉建构态度是建立在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其中由相关艺术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审美教育尤其重要,这是策展人策划艺术活动的第二个思想来源和理论支撑。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了审美教育可以使人达到人性的完满和谐状态。从宏观角度来说,审美教育可以完成个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可以将感性与理性的平台进行整合,由此得以自觉的关注个人生命中永恒的人格部分。从微观角度来说,审美教育可以让人从感官享受与道德认知的强制状态中解脱出来,开始感受生命与生活的美好,以此达到纯粹的心灵完整与人格自由状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Q8vZjiab5r1nbmWt2ZQRib1UarT2rGMrj4wfhfPGjxOC3Cb0BWqcpwia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郭石夫 / 紫雪香帐 / 180cmx48cm

 

而策展人与其策划的艺术展览的存在,就是社会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展人对审美感知的理性而自觉的养成,是艺术展览所裹挟的审美表现呈现多寡、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社会审美理想的自觉建构过程,也是策展人自觉承担社会审美教育普及与发展责任的过程。

 

“艺术态度——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由三个主题构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策展人对艺术展览所要承担的社会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三个构成主题恰恰为社会审美教育提出了三个审美感知的方向。

 

“艺术态度——中国人物画作品邀请展”中邀请的人物画家,所表现的人物画作品多以现实题材的写实人物画为主,这与写实人物画天然具有的利于宣传和接受的特质有关,便于社会审美教育的自觉接受与建构,而写实人物画作品与受众之间也更便于建立起关于生命、生活的直接思考和审美感知。

 

 “艺术态度——中国山水画作品邀请展”中邀请的山水画家,所表现的山水画作品既有笔墨着意,又有青绿着色,但两者相同的审美取向是对远方和心灵的呼唤,不论是元代山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的表现情趣,还是明代山水在格物致知理念下隐含的纪念碑性质的山水意境,亦或是清代山水对传统的变革创新,山水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是理想的、自由的。

 

“艺术态度——中国花鸟画作品邀请展”中邀请的花鸟画家,不管是水墨大写意,还是重彩工笔画,所表现的花鸟画作品都充满了岁月静好的温暖气息,这一审美形态的建构往往承载着艺术家状物言志的诉求,是艺术家借此传达的或对生命内涵的思考,或对生活理想的追求,或对精神气象的表达。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S85M7D8uLo0zVmpa9lRiaLTEQRibd5aAN8FxqmEpnYyiaJv7ESf4IFd0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贾广健 / 如意百合 / 53cm×45cm

 

中国山水画作品邀请展和中国花鸟画作品邀请展中,开幕式发言艺术家李翔和郭石夫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即山水画和花鸟画在个人审美建构和社会审美教育层面发挥着何种作用。与人物画直观的表现人物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为主的艺术形态不同的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作为以表现自然中的山石、草木、花鸟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天然的缺少进行社会叙事和历史传达的能力,所以,如何建构属于山水画和花鸟画独特的审美认知和表达体系,就成了当下山水画家和花鸟画家所要思考的问题了。这其实也是策划“艺术态度——中国山水画作品邀请展”和“艺术态度——中国花鸟画作品邀请展”所要探索和向观众传达一个审美认知方向。

 

山水画家和花鸟画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表现的文化主体,这个文化主体对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理解、认知、思考和表达的方向,也就代表了他们在这个层面上所呈现出的文化自觉的尺度和方向,也是他们所要传达的个人审美认知和社会审美教育所应该具备的价值取向和表达方向。这就对策展人和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对山水画和花鸟画所承载的审美表达和精神传达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又要能结合山水画和花鸟画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方面所具有的语言建构和理念建设有自觉的选择和自主的更新,所以,作为两个不同方向的文化主体,策展人和山水画、花鸟画艺术家之间存在着一个双向的文化主体与文化客体的关系,这种相互牵制又相互吸引的主客关系网,就是促进山水画和花鸟画进行自觉的审美表达和自主的审美更新的内在驱动力。

 

因此,在“艺术态度——中国山水画作品邀请展”和“艺术态度——中国花鸟画作品邀请展”中,对艺术家的选择和作品的选择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隐形的标准——作为山水画家和花鸟画家的文化主体,是否进行了艺术本体语言的自觉审美建构,是否进行了艺术观念和艺术精神的自觉社会表达,这也是李翔和郭石夫在展览现场发言中要向我们传达的关于举办这两个画展的意义所在,更是作为策展人的文化主体策划这两个主题展览所要思考的艺术问题。

 

个人审美表达和社会审美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由于审美表达所形成的各种面貌,受众对审美的接受能力也因人而异,此时,策展人自觉的建构既具有普适价值又具有艺术思考和艺术情感的社会审美教育形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审美教育所能取得成效的高度。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icVVfn4NwYYoFib3sfoicMCYsQNJDBFt0vicWlBSvUvicLcrsyI1lMeN7I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姚大伍 / 本园佳色之三 / 108cm×34cm

 

 

 

三、艺术真实的自觉阐释态度

 

 

艺术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有赖于审美的创造过程,这种艺术真实,是如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提出的“生命的逻辑形式”的,是“与情感和生命的形式相一致”的“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生命的逻辑形式”,涉及艺术家对艺术表现的宏观掌握和微观表现,也涉及艺术家对文化自觉与审美自觉的认知与建构态度,在此基础上所创造出的“生命的逻辑形式”才可称得上是艺术的真实,才是有意味的形式表现。那么,策展人在其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按照苏珊·朗格对艺术作品的界定,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都可以由艺术作品来完成,因为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以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因此,连接艺术品展示和艺术家之前桥梁的策展人,就承担了一个阐释艺术品所承载的情感本质的角色,这种阐释,表面上看是对艺术真实的追求和表达,但是更深层的意义则在于策展人对艺术家生命逻辑的再编码。这是建立在策展人和艺术家对文化身份的自觉认知态度和审美理想的自觉建构态度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真实必然要呈现的面貌。

     

     对“艺术态度——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系列展览的定位与策划,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在于对所参展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深层阐释,这个阐释以艺术家和作品中蕴含的“生命的逻辑形式”为基点,既是对当下已有的艺术作品的生命本质的阐发,也是为艺术家其后的艺术创作提出了一些可供思想的方向。显然,在已经举办过的三个主题的展览中,不管是从代表艺术家的角度阐释的对展览的理解,还是策展人作为社会活动的文化主体对展览的定位,这三个主题的艺术展览,策划和阐发的落脚点都集中在了对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所裹挟的审美表达、本体语言探索和精神传达方面,对它们的创作与阐释与文化自觉的关系、与社会审美教育的关系、与个人审美建构的关系,提出了思考与表达的多维方向。这其实也是费孝通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在艺术层面的一个观看和表达角度。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pkVtArangaibLL7RsViaBqOm3O3xtGsJlZZFtD3EvPYkLaa8FkA2qrE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龚文桢  / 兰石 / 68cm×48cm

 

以卢禹舜的“唐人诗意”系列山水画为例,作品的构思如他所言,来源于“从小就喜爱的唐诗作为画面中的一种构成元素,以中国传统哲学审美观照的人生态度,把我所理解的一切美的元素融入到画面中,力图营造一种天人合一、和谐唯美的精神家园”,唐诗所承载的辽阔意境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审美观照共同促成了画面的生命形态——天人合一、和谐唯美的精神家园,这是卢禹舜要通过作品向观者传递的他的“生命的逻辑形式”中的一面。

 

徐里作品中所蕴含的是一种来源于传统而又高于传统的对生命本真和精神价值的求索状态,他的作品“迎面而来的是悠远的灵魂悸动,那种以线条带动笔墨的画面结构,给人以深入到古老而洪荒的文明隧道。品读徐里的部分绘画作品,多数呈现出一种意象中的神秘感。他的绘画作品多以泼辣的笔墨牵动出物象内在的精神价值,让画面随着独立的审美意识表达出情感。”

 

贾广健的花鸟画在色彩的皴擦点染、线条的起承转合间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这是他的花鸟画所呈现出的独具个人面貌的原因,他说“随意散落在案头的海棠果、嫩黄的秋叶,可以点染出一幅精致的画面这些都因为对于自然的吸引和感动才产生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但如果对自然是冷漠的,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是无法产生这种灵感和冲动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兴趣使然,如何对待自然、如何观察自然、如何发现自然,又如何表现自然?这一切都与态度有关。因态度而关注,因关注而感动,因感动而表现。”这种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生活、感悟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使他的花鸟画作品得以流露出更多的情感本质。

  

      从文化身份的自觉认知态度到审美理想的自觉建构态度,再到艺术真实的自觉阐释态度,这是一个文化情感关系不断递进又不断通往艺术生命表现的过程,也是作为社会行动者的策展人不断自觉完善个人文化艺术素质又不断自觉承担社会审美艺术教育责任的过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btP0MRzBzScbSNqOM8Gdhe2NK4PDlIVNqnkZRCqHnlOwuexrgagXwMLE2DqThC26LYTgFm43u1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张志民  / 北山石仔屿之二 /  186cmx101cm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mEOtLd3RYNG6hHl9O8T1J0yUKDWh4JX8TzIXzkTA36AsctJ60Diavu6iaqicLM8KpNIkNdoJnyhw5U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iadYRKibwibzncZe1BW4V3MZBmwic84peMribEVAYRj1ErRh6QGjysuwNxrJfke3nnowdArvyXcN2kDdY2xJzklrv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张 驰

民盟盟员,策展先锋,研究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外联部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文联副秘书长及美协副秘书长,乌兰察布市书画院名誉院长,乌兰察布市政协委员,文化部民族民间艺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公益美术支教中国行”大讲堂创始人,“守护生态家园”美术记录生活的发起人,“手拉手——资助贫困地区儿童”活动的组织者。获得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文化使者”称号,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颁发为“京蒙文化交流美术作品展”连续举办的突出贡献荣誉证书,政协乌兰察布市委员会颁发“助力脱贫攻坚慈善捐赠”荣誉证书,乌兰察布市民盟颁发“为新冠疫情善行义举”荣誉证书,国家民族画院颁发“为民族间美术交流做出贡献”荣誉证书,北京文联致抗疫捐赠善举感谢信。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