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
首页 > 国画 > 浏览艺术作品

博大潇洒,古朴沉雄 ——鲁德林书法品析

(编辑:admin 日期:2020年01月06日 浏览:次)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nprJoriadQxoU8mn99BfsjhoM0TNY2u10Om2pfm1ibsUz7HTyJMKBfGaEPCGyzkXwMSzibp58U520XUIyQoKibnx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人物档案】

鲁德林,男,1951年生,河南新野人。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硕士高级研究班毕业。大学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解放军装备发展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理事,中国艺术创作院书法创作院副院长,国家开放大学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艺术顾问,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书画院艺术顾问。全军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评委,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首任办公室主任。

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李铎,原常务理事夏湘平先生。其书法功底深厚,涉猎广泛,真草隶篆兼工,尤以行草、隶书见长。作品风格苍劲凝重、古朴沉雄、开张跌宕、奇崛清新,洋溢着阳刚之美。书法在人民日报举办的“兴集杯”书法大赛中获三等奖,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总政治部主办的全军一至七届书法大赛中参展获奖,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首届院展;中国人民解放军赴香港、澳门美术书法精品展;第二届中日议员公务员大赛优秀奖;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硕士高研班赴香港毕业展;李铎师生书画展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大地》杂志、人民网、光明网、解放军画报、中国军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老年报、书法导报、书法名家报、羲之书画报等报刊多次发表其作品。北京电视台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鲁德林书法集》,人民美术杂志社出版的《鲁德林书法作品集》。2013年在军事博物馆由总装备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书道兵歌”鲁德林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席张海题写展名和书名,恩师李铎出席致辞并为作品集作序。书法作品被大陆党政军领导人、中央、军委机关、台湾政界和宗教界知名人士及海外收藏家收藏。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nprJoriadQxoU8mn99BfsjhoM0TNY2u1DHQxAicydjaBAW5hJ5PrgZURR7m93rL5yrrlaWkeIibdOOJGyz6GFr8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鲁德林作品:禅茶悟道  35cm×138cm

 


博大潇洒,古朴沉雄

——鲁德林书法品析


《荀子•劝学》有言:“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德,意为良好的品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鲁德林先生,对修身养性就极为重视,他为人率真敦厚,作书专注认真,正应了名字中的“德”字。

一个秋光正好的下午,鲁德林先生应我社之邀上门进行书法指导。他迎面走来,笑容和煦,衣着朴素,态度和蔼可亲。伏案泼墨时,鲁德林先生敛息凝神,全神贯注,先是聚精会神地进行构思,然后一挥而就,笔下翰墨龙飞凤舞,一幅佳作瞬间展现在人们眼前,他对书法艺术的精熟程度可见一斑;再看他的作品,兼采众长,博大潇洒,更是值得称赏。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nprJoriadQxoU8mn99BfsjhoM0TNY2u1jd1ibDvNogHOKBSomjLNTjp29jSn7Y2KzhG4VAicLCyYakCPYBpCzLib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鲁德林作品: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35cm×35cm

 

 

幼习书法,转益多师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多少年来,书法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千变万化的书法艺术,囊括了汉字美的精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载体。

“我对书法艺术感兴趣完全是自然而然的,小时候看老师写的字,就觉得很美,书法是一种包容万象的艺术形式,行书有潇洒从容之美,楷书有庄重沉着之美,就是它们的美吸引了我。”鲁德林如是说。

鲁德林1951年出生于河南新野。那时候中小学的老师也大都掌握着一手好书法,鲁德林看老师写得好,心生向往,他从一年级的启蒙阶段就用毛笔,锻炼了手腕能力和笔性。语文老师教他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他学得很认真,为此后在书法道路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临帖,鲁德林还善于观察,只要看到写得好的字,他必上前细细观摩。当时村中有一位擅长书法的老秀才,经常为村民写对联,每次写完,便成了鲁德林模仿的对象。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他只要看到写得好的字,无论是今人古人,一定会驻足观赏,以取其长。

启蒙阶段的书法要想获得进步,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勤学苦练。鲁德林得到了很多练习的机会,他的字写得好,所以老师将班上的学习园地等板报都交给他负责。在创作的过程中,他进一步磨练了书法,同时又获得了良好的激励,对于一个年幼的书法初学者来说,适时地得到大家的肯定和鼓励,对他坚持这条道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这时候开始,书法艺术与鲁德林的人生已经悄悄关联在了一起,他真诚地热爱着书法,深深地陶醉于笔墨之中。

鲁德林十九岁的时候,走上了从军之路,在部队除了正常的军事训练,业余时间主动参与宣传报道工作。酒香不怕巷子深,大家都知道他的字好,于是安排他办板报、写标语。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待,鲁德林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日常的练习已经成为常态。

命运并没有辜负鲁德林的努力,由于具有书法特长,他的军旅生涯一直顺风顺水,不满三十岁就调入总政干部部,一年后成为了余秋里主任的办公室秘书。为了让自己的书法更上一层楼,鲁德林拜当代书法名家李铎先生为师,这一个选择对他的书法道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彼时鲁德林凭借着对书法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认真求学的态度,找李铎先生请教书法,他认为名震书坛的李铎先生写得很好,可以为师。没想到李铎先生直截了当地表示,古人为源,今人为流,学书法还是应该从源头学起,以古人为师,不能本末倒置。

这番话令鲁德林醍醐灌顶。“就是这一句话,我练了几十年,到现在,帖里的功夫还没完。”鲁德林说道。从此之后,他坚守“以古人为师”的原则,认真地从历代名家书帖中研习书法,避免了很多弯路。路子正,起点高,优越的环境条件和高屋建瓴的审美意识,滋养了鲁德林的书法创作能力,这使得他年仅三十三岁时就在总政机关书法比赛中崭露头角,四十出头即经李铎先生举荐加入中国书协。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nprJoriadQxoU8mn99BfsjhoM0TNY2u1etNDFBBNPl2YVHlCXcViarOrmQicabia5sGG7EBHTXxNbRs0bAWlQ9Oy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鲁德林作品:李商隐诗《凉思》  35cm×138cm

 

 

勤修苦练,书道兵歌



孙过庭《书谱》有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书法练习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必须打好基础,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在追求险绝之后,还是要回归平正的风格,只不过此时的平正已经不同于最初的平正,而是更为老练精熟并且融入自己意趣的平和中正。

鲁德林认为,学习书法固然需要天赋,但天赋的潜能需要勤奋去挖掘。大部分人学书法的路子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要想学好书法,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书法推向更高的境界。

如果说书法存在捷径,临帖和师古就是捷径。如果没有继承,谈不上创新,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没有一个不师古。临帖虽然会有局限性,但往往要经历作茧自缚的痛苦过程,才能破茧成蝶,鲁德林补充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有的东西在刚开始都要规范,然后要跳出规范,创造新的规范,这是一条必由之路。这里面最大的窍门就是临帖,将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想法融合到一起,想要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必须兼具勤奋和天赋。

对于笔锋的把握,技法的熟练,在悟性之外,靠的就是“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书谱》有言:“若运用尽于精熟,规则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无论是书法的神采还是气韵,都离不开笔法精熟这个前提。

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有谁不是在继承与创变的摸索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呢?鲁德林认为,临帖不在一时而在一世,是伴随书法人的终身课题。临帖,创作,再临贴,再创作,循环往复,在不断否定之否定中求得进步,创新就是60%的继承加上40%的新意。

书法家的艰辛之路可用一个字概括——苦。鲁德林坚持练习几十年,方有了如今的成就。并且他还表示,以前公务繁忙,练习的时间有限,现在自己退休了,用了更多的精力专研书法,这段时期可以称为书法上的“第二春”,是书法水平提升的黄金阶段。对比十年前的作品,他认为现在这段时期的书法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这其中临帖功不可没,无论什么时候,依然要坚持练习,于“临帖、出帖、创新”三个过程中反复锤炼自己的艺术能力。

书为心画,书如其人。书法作为一门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必然要渗入书法家一定的情思、气质、个性、审美情趣和对客观事物的看法。

可以用八个字形容鲁德林——文心武胆,书道兵歌。鲁德林是军人,他的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与他几十年戎马生涯和丰富阅历息息相关。他出身寒苦,却从小就对汉字书写有一种天然的执着和悟性,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处于多么艰苦的境地,他总是能够一次次地回归到书法殿堂中来,坚持用自己手中笔、文中意传达胸臆。

在单调的童年生活里,他以敏锐的眼睛处处寻找书法的生机,这为他的书法生涯埋下了伏笔。此后,漫长的军事训练和在总部繁忙的工作,既磨练了这位书法家的心性,也增长了他的见识,这些对他书法创作风格的形成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nprJoriadQxoU8mn99BfsjhoM0TNY2u1ZqrbxPPyFKicIPW010LQYibJMjjssia724WnDqDTbfIziaKme2JkXXuPj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鲁德林作品:松龄鹤寿  70cm×138cm

 

鲁德林所服役的军队位于房山,距首都很近,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接收到许多先进的知识。从军不久,他被调入总政机关,后逐步走上师级领导岗位。在首脑机关工作,他能够接触到各色人等,有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有德高望重的老首长,这些人往往久经考验,思想深邃,具有卓识远见以及超强的洞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许多人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军内书法名家很多。

鲁德林渐渐明白,从政离不开艺术,二者是相得益彰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法创作需要深谙字外功夫。

在机关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鲁德林的思想境界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他曾经亲历军队重大改革事件,直接参与过军队高层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和军队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视野开阔,在政策理论和人品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磨练。

鲁德林在领导岗位上,统领和驾驭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也得到增强,他把工作中得到的启示统领书法创作,同时又把书法中悟出的真谛用于工作决策和为人处事,互为渗透,相互补充。书法爱好和军旅生涯的有机融合,生动地反映了鲁德林充实的生命轨迹和率真平实的个性。

阳刚之气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他的楷书作品《前出师表》,在融合魏碑的前提下,点染了一丝活泼的气息,从这幅创作中,既可以读出他严谨认真的书写态度,又可以读出他灵活、率真的个人品格。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书法家的修养情趣与书法创作是息息相关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nprJoriadQxoU8mn99BfsjhoM0TNY2u12R6ohiah90sjwcLPS9OzYsoFPGIqGXsN2lZteFViaW8dQLPrsgqwHzu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鲁德林作品:钱起诗《谷书斋寄杨补阙》  50cm×180cm

 

 

兼修内外,博采众长



书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名家辈出,从东汉张芝、三国钟繇、晋朝王羲之到唐代颜真卿、宋代苏东坡等,每一位书法家都想创作独特的书法结体和具有新气韵的姿态,以为书法艺术史添砖加瓦。

在这个方面,鲁德林也有自己的探究,历代名家中,他尤其欣赏“二王”和米芾。“二王”书法飘逸散淡,有魏晋风度,而米芾的字端庄厚重,将这两种不同的风格融合起来,就能形成一种赏心悦目、刚柔并济的书法风格,鲁德林说道。

鲁德林的行草书以行书为主,加上一点草书的韵味,所以他的行草书是厚重与潇洒融合在一起,内心的东西通过书法表达出来。从模仿到融合再到升华提炼,如今他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种博大潇洒、古朴沉雄的书法风格。

一件书法的形态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都应该体现出生命的跃动和喧腾。书法是表现生命的艺术,是个体生命的迹化,即使是同一个作者,书写的时候状态不同,书法作品的气质也会有所差别。

鲁德林以行草书和隶书见长,他的隶书突破了传统的沉闷古板,巧妙地渗入北碑的苍劲和秦篆的委婉,同时还融入了行草的自由和奔放,传递出潇洒率意的汉简气息,映出活泼灵动的现代审美情趣。

比如他的隶书作品“运筹帷幄”,既具有浑厚的魏碑功力,又兼有篆书的流畅。在他的对联“高树上无影,远鸿时有声”中,朴拙活泼的意味更浓,两幅不同风格的隶书作品,体现出鲁德林在书法创作上的多重构思和丰富的气质内涵。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这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在笔画中再现生活,在布局中体现力的平衡。在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时,书法家应该对字的结构安排胸有成竹,在创作中既要考虑到全局,又要使这些字形成一种合意。

“如天斯空,如海斯阔。”鲁德林书法境界敞豁,作品空间活性颇有一种夸张而又传神的宽博内在之美。从他的书法作品的空间结构来看,宽博表现为外满内疏,特别是中宫的虚疏。一般来说,宽博多指篆楷而非行草,行草书最讲究字字连属,但鲁德林着意于经营单字点画内部合理的衔接关系,将独立的个体写得如此传神,的确不容易。

倘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鲁德林书写的笔画均撑得很足,外部边缘都基本取齐,鲁德林的结字即符合“中宫宽疏”的特点,他不纠结于方寸之间的精密安排,而是在整体韵味协调的大前提下,在书写过程中有选择性地在笔墨的浓淡、结字的大小、风格上随性变化,这种变化既能使作品格局博大,又具有一贯的气韵和丰厚的鉴赏意味。

学习书法,要加强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书法艺术讲究笔墨情趣、节奏韵味、整体布局等。它与绘画、音乐、舞蹈、运动等文化艺术都有相通之处,所以学习书法者不仅要专研书内功夫,还需在书外功夫上着力。

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狂草恣肆洒脱,据说是因为看过公孙大娘舞剑,从中获得启发。高明的书法家还善于捕捉和提炼社会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现象,把它溶入书法艺术的创造之中,比如王羲之,他为了研究执笔和运笔,曾仔细地观察鹅在池中浮游的神态,从中悟出写字的道理;又如怀素,从天上的云彩和嘉陵江的涛声中捕捉书法的灵感……

鲁德林同样有这样的书外功夫,他除了临案笔耕之外,还有一个长期的健身活动——打乒乓球,乒乓球是一项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运动,与书法艺术一样,都是直观的哲学,充满变化,书法可以从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毛笔和球拍都是小物,但它们转动的是一个大世界,如何把握这项平衡,在力的作用下,运用哲学思考进行应对,对人是有极大考验的。

另外,乒乓球运动能够缓解长期伏案书写带来的颈椎腰椎和视力方面带来的问题。书法与乒乓球一动一静,两相结合,有利于保持充沛的精力。所以能够打好乒乓球,对创作书法也大有裨益。

书法充实了鲁德林的人生,他亦用书法反哺社会。热衷于公益活动的他,曾经为家乡举行书法义务捐献展览,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堪称“德艺双馨”的典范。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nprJoriadQxoU8mn99BfsjhoM0TNY2u1j1O8bg0tgwjXL2KTia1QvGLY3kuAfRdPDZw0I6KKJAJFmVVUg4ibKEt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鲁德林作品:王湾诗《次北固山下》  180cm×50cm

 

 

追本溯源,止于至善



古代传说仓颉造字,他造字时的情形是:“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也就是说,汉字在最初创造之时,即有“美”的追求。

鲁德林总结为,书法是供人欣赏的艺术,一定要赏心悦目,并且与大众的审美衔接起来。好的书法作品如同一幅风景或者一幅画,令观者沉醉其间,不能自拔,比如“二王”书法的飘逸不群,就可以“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如众星之列河汉”来形容。

颜之推说,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为了使得自己的这个“面目”好看,鲁德林没少下功夫。这方面的功夫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功夫,包含了素材、笔墨、风格等等方面的选择,而形式上,他对谋篇布局以及印章的位置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写书如作画。画家绘千岩万壑,必先立主峰,主峰既立,则岩岫巉绝,峰峦秀起,旁见侧出,云烟变灭,千态万状,无不血脉疏通。书法也是这样,每一个字立定主笔,其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斜、力撑,都受主笔左右,有了主笔,无不呼息相通。

鲁德林背临王羲之的《十七帖》,继承了王右军洒脱跌宕的神韵,精到的用笔灵动而不失沉健,疏朗雅致的章法安排及墨色的轻重虚实之变都十分考究。一眼望去,犹如出尘仙子飘来而来,不禁让人想起曹植的《洛神赋》中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在对联“满湖风撼月,半日雨藏春”中,短短十个字,容纳了鲁德林的多重巧思,他在“半、湖、月”几个字中以米芾的苍茫厚重风格为主,字的起笔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沉着痛快的风格,正所谓“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是也。而“满、风、日”几个字则借鉴了王羲之的笔法精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两种风格错落相映、疏密有度,作品的整体美感有所提升。

在形式上,常见的落款和印章都位于对联的上方和下方,鲁德林则不然,他创造性地将二者安排在两联之间,形成双龙抢珠之势,他认为这样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向,书法说到底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多样化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鲁德林认为,自己在书道上最大的优点就是做到了坚持临帖,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融合个人意趣和现代人的审美方式。他自幼从颜柳处习楷书,定下了苍劲凝重的基调,后从“二王”、米芾处练习行草书,融合了浑厚与飘逸的风格,他博收约取,渴引书法之源泉。

鲁德林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既追本溯源,又吸收了历代名家的精华,从魏晋源头顺流而下,一直进入到明清甚至今人之长。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真草隶篆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到创作中去,推陈出新,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最佳体势。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驻。欣赏历代书法,有人总结出一句话——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几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它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反映出各个社会时期多姿多彩的精神风貌。

书法如源头活水,直到如今,依旧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鲁德林坚持“艺术为人民”的宗旨,书写时代风采,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尊重是他的不懈追求。

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的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在书法上能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

书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鲁德林的书法艺术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融为一体,率真务实的性格和从政从军的经历,丰富了个人书法的血肉和韵味,他的书法作品根植于现实,在这个新时代必将焕发出耀人的光彩,让我们一起期待他的作品更加精熟,止于至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nprJoriadQxoU8mn99BfsjhoM0TNY2u1o6ic7vibsnQxRUQk3ibInz3OYwJk3ynSgDKvRQZOXXFx1cuMeWZAjqiap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鲁德林作品:卢纶诗《晚次鄂州》  98cm×50cm